芒场镇巴平梯田美如画。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近年来,南丹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多方发力精准施策,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在南丹大地上徐徐展开。
A 乡村设施完善升级
1月28日,在南丹县月里镇月里社区拉相屯,虽然寒风习习,但寨子却温暖而祥和。
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站立”在屯内道路两旁,暖黄的灯光点缀着寨子的夜空,也温暖着群众的心窝。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寨子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让我们饭后串门谈心更有安全感了。”该屯外出务工的返乡青年罗毅君看到老家的变化,赞不绝口。
“去年南丹县共投入资金100万元,实施了25个村庄公共照明及2个村屯的绿色照明示范项目建设,共安装有杆路灯305盏,无杆路灯225盏,极大方便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夜间出行。”该县住建部门负责太阳能路灯建设工作的干部罗文杨介绍。
像这样提升该县农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硬件设施,还有一个个水柜、一座座便民桥、一条条水泥路……
“2021年,南丹县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201个,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亿多元,同比增长42.19%,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达100%。”河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说,经全面核查,所有项目均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其中,投入资金3153.27万元,建设了通屯道路硬化项目25条、产业道路10条、便民桥梁3座,其他项目16个,现所有项目均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南丹黄牛。
B 乡村产业提质发展
时下,南丹县境内的沃柑进入了成熟季。
“我们示范区已发展种植150亩沃柑,今年的产量大概15万公斤,产值150万元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南丹县金贝篼百果产业示范区负责人杨春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位于该县罗富镇塘丁村的金贝篼百果产业示范区是县级低产果园改造示范基地,通过“经济能人+基地+脱贫户+电商”的运营模式,打造高品质、高安全质量的沃柑生产示范基地。去年,52名脱贫户群众在基地通过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获得收入。
在南丹,像这样以基地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的基地不在少数。去年,该县47个脱贫村有49个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带动覆盖脱贫户1239户,带动收入达143万多元,带动覆盖率达36.8%以上。
跟着经济能人干有钱挣,自主发展产业也有奖补。
“南丹对标对表,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领、保障、支撑、驱动、服务作用,明确油茶、李、牛、猪、地方特色品种(鸡)为该县5个特色主导产业,村级3个主导产业在县级的5个产业中选定。通过以奖代补为主线,以政策扶持激励全县脱贫户积极发展产业,获得稳定增收。”南丹县县长吴贞儒说,去年全县有2246户脱贫户申报以奖代补,发放奖补资金823.825万元。
去年南丹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增长8.5%,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八圩瑶族乡高粱丰收。
C 乡村治理展新气象
1月27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住户黎仁发和邻居们一同在社区的道路、绿地、广场等地清理垃圾。通过参加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他们获得相应的“爱心超市积分”,积分可在社区的爱心超市兑换洗衣粉、牙膏、纸巾等生活用品。
朵努社区是一个由1227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组成的新社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黎秋亿介绍,这种“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活动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在引导群众培育良好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
近几年,南丹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标,以创建“十星平安家庭”为载体,以“文明和谐屯”“六好平安村(社区)”建设为重点,在全县开展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创建活动,逐步完善积累“家里靠德治、屯里靠自治、村里靠法治”为主的“三里三治”工作经验,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影响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2018—2021年,全县共评出并授牌“十星平安家庭”1.0003万户、“文明和谐屯”22个、“六好平安村(社区)”10个。
该县还建立农村建房管控机制,去年共查处乱占耕地违法建房案件48起;完成村屯风貌基本整治1610个;建成精品示范村屯3个、设施完善村屯45个;实施农房特色风貌塑造945栋。该县的芒场镇巴平村顺利通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期评估验收。